一个人怎么才能做自己的而不管别人呢?

一个人怎样才有内聚性自体呢?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内聚性自体是什么意思?



譬如说我现在写文章发表,我就在想我要不要用怎么专业的词汇,因为读者都没有这样的知识水平呀。我就是一个大傻叉。



这就是没有內聚性的表现。



现在我不仅这样做了,而且还觉得没什么,更重要的是,我认为用专业术语显得我很牛逼,我想要被看见,而且这种自大,自我学习很成长的喜悦值得被看见。我想接纳这样的自我。而且我的亲戚朋友也接纳这样的自我。



这就是拥有内聚性的表现。



延展开来,我们可以发现在现实当中,很多人都会体验到没有内聚性自体的体验。



譬如一个人想要专注与自己换工作,不管别人的意见,但是却没办法控制自己,害怕现在同事知道自己换工作 ,害怕别人说三道四,害怕去面试时遇见熟人,熟人又告诉自己的同事。这是自体破碎的感受,焦虑,感觉自体一点也不内聚。



不过别着急,我们来看看这个内聚性自体来源为何,又如何发展的,再来看看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这样的一种困惑,让自己获得自体内聚感,稳固。





参考书目


02


内聚性自体是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中的概念。而自体的形成来自于婴幼儿的潜力与照亮者的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



自体是一个关系概念,一开始我们婴幼儿是没有自体的。



自体的成熟表现为发展出稳定的自尊,且能够为了自己的雄心去奋斗,变成我可以做到。另一方面发展出理想化的超我,变成我想成为的人。



这其中,在没有发展到发展成熟之间,会出现两种核心自体的核心需求。一种是夸大自体的镜映需求,一种是理想化照料者的融合需求。



这两种需求在自体心理学里是作为人的基本需求出现的。当一个人的自体夸大性被破坏,或者当一个人自体理想化投注被破坏,那么一个人就可能固着在这个阶段,表现为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儿童的心理。



如果再具体一点,那么可以说,一个人换工作,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总是需要去成为别人那样的人,以至于自己什么都干不了。那么就是理想化融合需求没有满足,没有被很好的转换。



如果一个人做换工作,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做不到,不可以(现实是可行的),那么就是他的夸大性自体是脆弱的,一直未得到很好的镜映。



这就是内聚性自体的来源,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夸大性自体的满足与成熟,一方面是理想化自体的满足与成熟。当然,后面自体心理学创伤人科胡特有创立和发现了孪生自体,那是另一话了,暂且不讲。



上面我觉得自己理想化部分讲的详细,也没办法,自己暂时也没弄的很详细。可是到不至于影响到我们该如何发展出内聚性自体的讨论中。



03


如果我是脆弱的,那么如何发展出内聚性自体呢。



答案无其它,就是去找到能够理解你的人,然后不断和他相处。自体是在关系中形成的,需要从关系中获得补给。



精神分析里有一个转换,在自体心理学里也是这样的。当自己觉得很弱,很憎恨自己和别人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能帮助他理解这其中的意义。



类似于孩子做错了事情,父亲和他分析,这一切其实是有意义的。



这里作为理解的人就是一个自体客体功能,取代孩子,在他们脆弱的时候,共情他们。久而久之这种他人的理解就会被孩童内化,当他们再次脆弱的时候,既是没有他人的理解和帮助,他们自己的自体也有了可以自我共情的部分,帮自己面对挫折觉得安全,内在时常有一个信号:我是可以做到的。



举一个例子,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曾经这么共情过了自己的同伴巴史克。



巴史克写一篇论文,批评了科胡特的一个观点。这之后 ,巴史克心理很焦虑,一方面担心科胡特对此有看法,一方面担心以后的见面尴尬。



出乎意料的是,科胡特共情了他,其中共情的部分是这样的:“我知道你阐述的观点实际是出于对我的观点的关注和爱护,也是对自体心理学发展的关注,所以你的表达完全我完全可以接受,完全可以倾听。”



你看,这个时候,很自然的我们就会有一种自我接纳的感觉,这样做不是不对的,还有好的结果。我可以在这里做我自己。



久而久之,如果我们总是能够和能理解我们,倾听我们的人在一起。那么我自然而然就会拥有理解自己的功能。



这也就是内聚性自体的形成之道。而其中咨询师,倾听师就是一个专业的理解他人的人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存在很有拥有爱的人,能真的理解你。



是不是,和可以理解自己的人在一起真的可以很开心。



所以让自己接纳自己,无法,多和可以真正理解我们的人在一起就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安远教育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ayjyw.cn/zixun/ 883.html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