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毁灭的循环中出不来”,你经历了什么?

为什么你不会“爱”?为什么你需要一个婚姻?为什么有些被家暴的人,换了伴侣以后依旧被虐待?为什么婴儿刚出生的前2个月最重要?这些看似不相同的问题,都有着相同的底层逻辑,《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有人说不能让原生家庭背锅,成年就要有成年的样子。但《你经历了什么》这本书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有些创伤,搭建了我们的神经通路,像一栋房子的地基和框架,想要改变,不是说一句“我懂了”,就能够改变的。


童年的重要,在于身体和内心的一切都在快速发展。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塑造了今天的我们。


P029、烤火鸡或者新鲜出炉的面包的香气可能会唤起一种温暖的归属感,或是一种过去时光已逝的失落感,这种感觉来自存储在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其他区域的神经网络连接。


我们会被一些情境,味道唤起记忆深处的感觉。前提是那些感觉,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一个没有感受过温暖和爱的人,是无法被唤醒的,而不能唤醒,就很难与别人感同身受,很难去爱。因为,你爱别人的方式,源自你被爱的方式,你没有得到过的东西,很难有余力给予。这也是为什么,你讨厌父母的管教方式,却用同样的方式,在管教你的孩子。


P181、当世界与詹姆斯的世界观相一致时,他才会感到舒服。被拒绝或遭到恶劣的对待才能验证他的观念。对任何人来说,最不稳定的事情就是他们的核心观念受到挑战,正如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亚( Virginia Satir)所言,“与不确定的痛苦相比,确定的痛苦会让我们感觉更好些。〞无论好坏,我们总是被熟悉的事物所吸引。


NO.1 

为什么有些被家暴的人,

换了伴侣,依然被家暴?


(除伴侣有暴力倾向,精神疾病外)


这是个很悲伤的问题,为什么走不出循环?作者在文中解释,那些从小被忽视,被虐待的孩子,他/她形成的核心信念 是,“这个世界是混乱的,周围的人不会对我好,我不值得拥有幸福”。所以,即使他/她遇到了真心的人,也会做出一些事,去激怒对方,去主动破坏关系。


因为对他/她来说这些“好”的感觉是陌生的,他/她希望对方用他/她熟悉的方式来对待他/她。  这些在外人看来的混乱,对他/她来说反而是平静的,可预见的。“与不确定的痛苦相比,确定的痛苦会让我们感觉更好些。”这种模式会贯穿这个人的一生,如果没有意识到,没有刻意去调整,改变,还会影响到下一代。


P068、归属感和被爱,是人类的核心体验。在我的节目中,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知名歌手,无论是分享痛苦秘密的母亲,还是寻求宽恕的罪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希望被认可、被理解,希望自己真实的一面被接受和肯定。



NO.2

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婚姻?


不是说年龄大了,就需要结婚,婚姻只是一种“关系”的形式。我们需要的是“与人有关”这件事。作为一个人类,我们是社会性的,没人能逃脱印在我们神经中的烙印,我们需要找到团体,找到归属感,才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就像我们有了镜子才能知道自己的长相一样,人需要关系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关系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予支持。像是一个情感的银行,你在富有时一点点存进去,当你需要时,有它作为支撑,它像一个网,可以兜住坠落的你。在年幼时受创伤的孩子,如果有强大的亲密关系作为支撑,是可以修复伤痕,健康的成长起来的。


婚姻是最紧密的关系载体,有了婚姻,你才有可能拥有新的身份,可以变成丈夫妻子,可以变成爸爸妈妈,可以变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就像树根一样,让你在这个世界的牵绊越来越紧,在狂风暴雨袭来的时候,可以让你坚强的屹立不倒。


P166、因为我们是社会动物,成为社会动物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归属感:我是重要的。我是这个部落的一员。这种归属感来自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的“你很重要”的信号,尤其是从家人那里。



有人说,你看那些避世独居的人,过的多轻松自在。那你想过,你为什么会知道他们的存在么?他们一边在避世,一边在社交媒体上不断的刷存在感,如果没有网络,他们会如何?就像你在所有社交媒体上看到的,《30+,40+,一个人生活真好》这样的文章和视频,如果真的很好,你就不会有机会看到了。


有人说,我没有与人有关系时,我还挺好,我与人开始有关系了——谈恋爱,结婚,反而变的越来越糟。你需要知道的是,“关系是需要经营的”,认可什么时候改变都不晚,就等于找到了通往幸福关系的路径。


P266、佩里医生:是的。我要讨论的是没有发展成熟的共情能力。如果幼儿只能听到较少的词语,他们仍然可以学习说话,只是说话不太流利。同样,如果儿童的关系互动较少,他们仍然可以发展出社交能力,只是不那么成熟,会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更专注于自我。……“你经历了什么” 很重要,我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家庭、集体和文化的关系属性。


NO.3 

你经历了什么?


有了宝宝以后,我开始关心孩子的身心成长。我会思考,那些我们所谓的“熊孩子”,我们生活中接触的难与合作的成年人,他们出了什么问题?这本书告诉我,不要问“你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去关注,“你经历了什么?”


在书中的第57页,讲述了一个弱小的孩子,保护自己的方式是“解离”。这是我看这本书时,最震撼我的一段文字,有种闷闷的痛在心理。那么小的孩子,当遇到创伤恐惧时,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选择战斗或逃跑,他们只能用解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解离会让身体释放出自身的止痛剂——阿片类物质,他们做好的准备就是承受疼痛,躲回内心深处,期待一切快些过去。


而这样的伤害,往往来自他们最亲的抚养者,当他们长大以后,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爱,对于关系,会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解释。阿德勒曾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P185、心理治疗就好比是在你的双车道水泥马路旁边建造一系四车道的高速公路。旧的道路仍然保留着,但你不再使用它了。心理冶疗就是创建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一个新的默认路径,而这需要多次重复和时间。坦白说,如果接受心理治疗的人了解大脑是如何变化的,那么他的治疗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了解“创伤是如何影响健康的”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NO.4 

心理治疗,

要变化生理上的神经链接?


关于心理治疗,大家有很多疑问,写几个典型的问题给大家参考,希望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可以及时自我疗愈,或是寻求帮助治疗。


【心理疾病是精神病么?】心理疾病不是精神病,最简单的区分是,精神病典型症状是幻听,幻视。心理疾病多数是心境障碍,即导致个体痛苦或使得个体在一个或多个重要方面,丧失功能的行为或心理类型。


【心理疾病需要吃药么?】心理疾病状况轻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治疗。当严重到一定程度(社会功能受损,有轻生念头等),需要通过吃药来调节。心理咨询师不能给来访者开药,需要精神科的临床医生才能够给予药物治疗。


【为什么心理咨询要很多次?】就像这本书中所写,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聊天,而是要通过聊天这件事,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左右我们认知的生理基础是神经通路,要让我们根深蒂固的通路改变,不是一朝一些可实现,唯一的方法,就是相信,并且坚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安远教育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ayjyw.cn/zixun/ 766.html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