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高考15次,“我不希望出现下一个唐尚珺”

唐尚珺的故事,我们之前介绍过。有人对他为清华大学连续15次高考感到困惑,也有人质疑他是否是一名获得奖金的职业考生。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他说只因自己执念太深,让他深陷“泥潭”,进退两难。“今年高考后,唐尚珺出现在热搜上的词条先是“最牛高考钉子户今年决定上大学”“唐尚珺称优先考虑师范专业”。

后来变成了“唐尚珺四个志愿均被退档”“唐尚珺放弃第二次补录”。自录取结果公布以来,唐尚君已经三次更新他的社交媒体平台,用“天不遂人愿”“困顿”“迷茫”形容自己。

我们作为旁观者,依然不排除他想“拿奖金”,“当网红”的企图。但从目前来看,他这17年拿到的“奖金”和“当网红”挣的钱似乎并不是很理想,最关键的是他已经35岁了,即便是他明年如愿考入了清华,到时候,他能找到的工作,所获得的报酬是否能支付他这么多年来的费用?

人生没能达到“完美”状态,本是常态。更多的人会选择去接受,去自我和解,照样可以有另一番天地。
人生很长,大学只有四年,不值得花十多年的时间去投入。然而,唐同学的沉没成本实在太高了,他也已经不再年轻了。

去贬低“名校情结”有点“何不食肉糜“的虚伪。但名校的光环和一个年轻人十几年的青春比起来,哪怕是清北也不值得他付出十几年的时间。当然,他其实可能也已经知道自己的“名校情结”,在本科阶段已经几乎不可能。也不是今年才发现的。生活越是艰难,梦越是有着夸张的保护力度。

但人们需要根据情境自己来调整适合包裹着自己的“故事”泡泡。永远停留在高三这个阶段,也就意味着错过了很多“风景”。

如果能体会到足够的安全,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有了一些生存空间,这种梦才会开始在生活里一层层的破掉。人生不只是清北一条路。坚持是好的,停顿,换向也未尝是坏事。

1
当代没有范进中举:唐尚珺只有一个

有人会钦佩唐尚珺17年的坚持,但他这是创造了一个虚假的问题,认为通过高考能得到一个理想的结局,并且一劳永逸地扭转人生。如今的社会不再有类似古代科举制度,对于一个人的学识、才华和成就,我们仍然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衡量。

现代社会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学业成绩、职业成就、学术研究、社会贡献、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现代社会也有各种评价体系和认可方式,例如考试成绩、学术奖项、职业荣誉、社会影响力等,都可以成为评判一个人成就的指标。

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在学术领域有杰出表现,有些人则可能在艺术、体育、创业等领域有卓越的成就。

已经不再可能有范进中举一般鱼跃龙门,飞黄腾达的机会。如果最终结果是能考上清华,大部分人应该都愿意付出一些代价,只是不同的人对代价的心理预估不同。

有的人可能考个两三回觉得自己付出的代价已经够多了,再考不值得,于是放弃。而唐尚珺属于少见的那种,连考17次,这种坚持最后在外人看来就变成了偏执。

他也想让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为自己感到自豪,这样的念头让他失去了对未来的理性判断,一转眼,17年过去了。

他用17年的苦难(也许是一辈子,因为他已经错过最好的年华,也没有好的学历,翻身无望),给围观者们都上了一课一一那就是不要盲目追求自己够不到的葡萄。葡萄再甜,如果长在了过高的地方也不值得我们去采,至少跳两次觉得够不到了,最好的选择是转身离开。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拓展知识,培养智慧和个人成长。虽然考试和进入名校可能是一些人追求的目标,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读书的真正价值在于让我们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唐尚珺离不开的高考人生:被体制化

对人生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临床和心理治疗中,这些想法通常被归类为负面思维模式,例如“消极过滤”(只看到负面的一面)、“过度概括”(以局部情况作为整体判断)、“情绪化推断”(根据情绪而非事实做出推断)等。

这些思维模式可以导致患者对现实产生扭曲和不合理的认知。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心理治疗通常会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等方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并挑战这些不切实际的思维模式,逐步调整他们对人生和困难的看法,从而提高应对困境的能力。另外,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资源,如增强自尊、培养适应性的应对方式、学会有效的解决问题等。

通过这些方法,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避免陷入消极的循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

许多人只是在学生时代不符合社会的统一要求,但进入社会后,他们成为了适应能力更强的“社会人”,一切都变得更令人满意。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句台词:“这些围墙很奇怪,刚来的时候,你会恨它,慢慢你就会习惯它,日子久了,你会发现你离不开它,那就是被体制化了。”印证这句经典台词的,是监狱里一个叫Brooks的老头。图书馆管理员,受人尊敬,养了一只鸟,过得非常开心,可以说是肖申克监狱里,过得最快乐的一个人了。

后来他被释放了。但他不想被释放。为了呆在监狱里,他绑架了一名狱友并试图杀死他,但最终在其他囚犯的劝说下,他选择了放弃。在监狱里,有他所有的精神寄托,包括朋友、工作、价值和生活,而在监狱外,他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没有朋友,没有幸福,没有个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在监狱里呆了五十年,“不自由”已经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了。他最终上吊自杀,死在了公寓里。15次高考,唐尚珺和被肖申克监狱的围墙体制化的Brooks一样,已经被学校、高考体制化了,他已经离不开学校,离不开高考了。

如果离开学校这个小世界,他就像离开了肖申克监狱的Brooks一样,一无是处。幸运的是,大多数人不必重蹈Brooks的悲剧,也不必像唐尚珺一样一直在这座“监狱”里,直到死亡。总之,人生是非常丰富非常精彩的。

虽然也有很多失败和不如意,但是只要向前走,就总是能看见新的风景,遇到新的人物,产生新的感悟。过去觉得天大的事,某天会觉得还不如吃早饭重要。

原地踏步十几年,蹉跎了最美好最丰富的人生,是极其可惜的事情。

3
写在最后

人生如同一辆滚滚向前的车轮,前路难免会有许多石头,有大有小。有些人选择停下来,试图一一消灭这些石头,有些石头体量小,很容易清除,有些则庞大繁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人生目标开始转变,不再只是简单的向前,而是变得专注于清扫路障,常常伴随着无尽的抱怨:“为什么我要经历这么多困难和不公?”

看到别人一路向前,他们也难免产生羡慕和嫉妒之情,这样的心态让他们不禁怀疑自己,试图加速追赶别人,并期盼未来会一路坦途。

然而,现实往往是石头不断,他们开始担忧未来,甚至变得紧张车轮不转。有些人陷入迷信心理,四处求神拜佛、求医问药,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一扫前路的障碍;还有些人开始自责,怀疑自己是否有资格驾驭这辆车;还有一些人沉浸在无休止的重复仪式中,比如不停地擦拭车轮,但却因害怕前进而不敢迈出一步。

然而,世上本就没有平坦之路,他们眼中的别人,也只是一路颠簸着往前走罢了。在这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消灭每一块石头,而在于我们如何勇敢地面对它们。

有时候,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学会接受和适应,而不是埋怨命运的不公。与其沉湎于羡慕和嫉妒,不如专注于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踏实地向前迈进。

虽然未来的道路依然布满石头,但正是这些磨难塑造了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强、成熟和睿智。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地驾驭自己的车,迎接未知的挑战,才是真正的合格驾驶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安远教育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ayjyw.cn/zixun/ 1423.html

热门诗词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