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

一,阐述了大乘中观佛学的根本思想。“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佛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 《佛国品》) 这是大乘中观佛学最概括的几句话。

二,阐述了菩萨的主要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主要方法。菩萨的主要任务是使自己所教化的地区成为清净的佛土。达到这个目的的首要方法是使自己心净,“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品》)菩萨的另一项任务是教化众生。菩萨应以方便教人。由于众生所处地位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菩萨应根据具体情况,变化成各种人,然后再向他们说法。菩萨的第三项任务,就是解救众生,帮助众生消除各种苦难。为此,菩萨应“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菩萨行品》)不住无为,则智慧常明,能觉察众生的痛苦。不尽有为,则能因众生的痛苦随时救助。

三,宣扬人身就是一切痛苦的总根源。只有学习佛法,依佛法修行,从而使人身变成法身,那时便能消除一切痛苦。

四,对坐禅提出新解释。佛教各派都主张静坐坐禅,认为这是产生智慧的前提。《维摩经》一改前人的做法,认为并不需要静坐,只要按照佛法办事,不论做什么事情,都算坐禅。所谓 “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 《弟子品》) 这对中国慧能禅宗有很大影响。

五,宣扬了空观思想,认为现实的一切事物都不真实,因为它们都是人们的妄想产生的。《弟子品》说:“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烟,如水如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六,对 “如来种”提出新解释。“如来种” 即成佛的种子,或成佛的可能性。一般大乘经典都把众生先天就有的清净本性叫做“如来种”,《维摩经》则把众生的烦恼叫做“如来种”。“一切烦恼,为如来种”(《佛道品》)。因为要想成佛,就得不断消除自身的烦恼。只有消除了烦恼,才能成佛。这样,“烦恼”便被说成是“如来种”。实际上,所谓“如来种”乃是对“烦恼”的不断否定。

七,主张以“入不二法门”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所谓“不二”,是说从事物本性上看,各种对立的事物本性都一样,没有区别。只有这样看待事物的区别,才算“入不二法门”。如生、灭为二,这是现象,但从本性上看,一切事物都性空,根本没有生,既然没有生,也就没有灭。再如,垢、净为二,垢的实性是净。这样,垢与净即无区别。

八、首次提出佛灭后要按“四依法”理解佛经。“四依法”是:(一)依义(佛经的精神实质)不依语(经中的文字)。(二)依智(深刻理解)不依识(表面认为)。(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为某种方便而说的法)。(四)依法(佛经原文)不依人(讲解佛经、或授引佛经的人)。这四条为后世改变前人说法或随意篡改佛经提供了根据,所以后世引用这四条的很多。

《维摩诘经》章节目录

版权声明:【维摩诘经】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学习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ayjyw.cn/fojingindex/21.html

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